下载排行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但部分建构主义者的某些观点阐述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应该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批判地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解释。
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
孙晓冰;柳海民;校园霸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校园霸凌行为的反复性、方式的多样性、对象的固定性给青少年身心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导致自杀行为,校园霸凌扭曲了学校教育的本义,危害了校园安全,无论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可能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暴力行为者。政府、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学校和家庭要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反对校园霸凌的网络。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到位,教育研究领域应积极开展校园霸凌的专项理论研究以及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校的第一依赖人和保护者角色,学校要积极制定相应的处理原则,家庭应避免成为滋生校园霸凌的诱因,共同用关爱与温情努力让校园霸凌的危害减化为零。
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申继亮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 398名学生 (来自四个年级 :初一、初二、高一、高二 )进行调查 ,考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及两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除表面型动机外 )、学习策略、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且学习动机中的深层动机、学习策略中的动机策略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最高。 (2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都有影响 ,但影响程度不同 ,学习动机除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外 ,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从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3)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解释为 18% ,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的解释为 8% ,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解释为2 4%。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贡如云;冯为民;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化。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育人价值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在于以高中语文学科特有的方式育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既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目标达成要求,又要体现学科基本特性。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赵明仁,王嘉毅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 ;现实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客体单一、方式传统、内容浅显、作用甚微等不足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点 ,并遵循发展性、学生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
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应适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国际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先进经验,以及全球化核心素养体系的需要,必须建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具体实施策略为: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小学数学教师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在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以及生成机制梳理的基础上,研制出统一的培养标准,并在课程设置时注重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联系,突出实践课程的反思性与合作性。
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
张进峰人类生命体是由个体生命体、家庭生命体、群体生命体三元构成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划分为由个体意志主导的个体自我教育、由家庭意志主导的家庭教育和由群体意志主导的群体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个体灵魂的雏形或树立个体生活的最初立场,它不但使个体认识到“我”是什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之外的一切,而且培养个体完善的心灵。人类家庭教育的行为,内在地实现着人类对后代的生命之爱、后代的独立生存、家庭生命体的利益和家庭的精神追求,外在地构成了教育大厦的基础,制约着个体人生的教育成败和事业成败,进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结构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内在性和先在性,决定了不能以辅流教育来界定其存在,它也不是社会教育向人生早期的延伸。
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刘峰;新时代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是做实做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的相通、思想融通、内容联通。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有序原则,提升实效原则,拓展协同原则,采取以学科资源推进创新建设、以共享平台谋求技术创新、把握规律增强建设质量等措施,协力打造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新格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
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文涛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小组合作成员的进步与发展;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小组合作成员整体合作和适度竞争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目标的实现,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